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佛教义学是否还有另一个五十年??

佛教义学创建于一九六三年,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日正式开学。第一任校长是吴鹤琴。对于佛教义学的生存和成功失败,已故吴鹤琴校长说:“创办佛教义学纯粹是一种尝试,对于这一间特殊的学校之能否顺利办下去,始终没有把握。” 已故吴校长这一句话是在佛教义学第一次召生开课前的心里的忧虑,但在佛教义学师生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佛教义学已安然无事的度过五十年。五十年后的今天,这间“特殊的夜学”能否继续生存是值得我们尤其是曾经在这间学校就读的学生们深思的!

佛教义学有十间课室包括一间电脑室和一间摄影室,这些课室可容纳约四百位学生。每年平均报读的学生人数是六百位;但最近几年报读的学生的人数下降很厉害,引起董事会的关注。经过多次的会议后,董事会决定在行政和教学大纲逐渐改革。

佛教义学是否还有另一个五十年?”的问题就有赖于董事会的改革后的效应了。其实上,目前佛教义学面对的最大问题有是课程纲要。佛教义学报读的学生逐年减少也少见年轻的上班族,反而来报读的学生趋向年老化,这个演变是与义学的课程纲要有关系。五十年前,没有机会直接上中学就读的学生不是家庭经济不好就是上中学的考试失败;但现今这两个因素已不再,年轻的学生因而减少;学生趋向年老化的原因是这些多数是退休人士报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和“学然后知不足”来到佛教义学来学习打发时间。如佛教义学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上班族来学习,应多办一些就地或现场就习的课程如烹饪,插花,书法,摄影,水墨画等等;办外语和政府考试的课程也会吸引在日间上学就读的学生的到来。 佛教义学的常年维持经费只是靠每年一次的“卫塞节”的公众捐款;向公众募捐筹款人士是来自佛教义学的学生。学生的减少会影响募捐的款项,这也就是说“佛教义学是否还有另一个五十年”的问题与学生的来源和数字有着密切的关系。

也有人担心佛教义学的校址问题;佛教义学是否会继续在所谓马佛总的大厦开课?我想这不是问题,问题的存在是一些不知马佛总与佛教义学共同筹募兴建大厦的由来和历史的有心人在迷惑中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后,又自圆其说来解答制造混乱。佛教义学继续在原址办学开课是肯定的。

很欣慰的知道,佛教义学在迈入五十年后的今天已开始在课程上其做出调整来配合学生的需求,八月新开的烹饪班受到热烈的支持,课室爆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行政上董事会也做出了应有的改革,相信在董事会和老师们的努下再走五十年不是问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